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步入今日的东莞黄江镇,蝴蝶地生态公园绿意盎然,黄牛埔美术馆展陈名家画作,黄江镇科技公园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幅多元文化交融的图景,正是黄江“五园五馆”多元文化地标所勾勒出的城市新轮廓。于黄江而言,城市更新的密码,藏在城市地标“五园五馆”的“点线面体”转换逻辑中。
所谓“点”,是“五园五馆”各自作为独立存在的城市地标。黄江镇科技馆里,孩子们触摸科技展品时眼中迸发出的光芒;黄江镇东江纵队梅塘战斗陈列室以VR技术重现烽火岁月;黄牛埔美术馆的画展流淌着古典意蕴。每一座地标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或功能定位,成为城市中极具辨识度的个体。每一座园、每一座馆,都是一个个浓缩的“点”,承载着特定的城市记忆与功能使命。
而“线”,则是这些“点”与“点”之间的连接。黄牛埔森林公园、黄江镇党史公园、蝴蝶地生态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卸下疲惫,或漫步林间,或静坐闲谈,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它们以提供公共空间相连成网的方式,让各个地标之间产生互动,促进了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使城市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最终,点线交织,文化供给的“孤岛效应”被打破,一个精神生活的多维共同体已然成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镇级行政单元,黄江能够孕育出“五园五馆”这样密度高、品位优的文化矩阵,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也实属少见。
“五园五馆”擦亮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夯实了民生的“里子”。VR技术让红色历史可感可知,当青绿山水与现代化场馆相映成趣,文化惠民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市民指尖的温度、眼底的笑意。
文化地标的价值,终究要落到人的感受里。黄江镇新图书馆建设进度总让市民怀着新期待,未来这里是借书的地方,更是亲子阅读、社区讲座的温暖空间。黄江镇科技馆的周末总是热闹的,家长带着孩子体验无人机飞行,退休教师在城市规划厅里感叹家乡的变化。
城市与生活的美好关系,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文化基础设施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能生长出归属感的土壤。在这里,科技爱好者找到同行,艺术创作者获得灵感,寻常百姓拥有了更多元的生活选择。这种“硬件”与“软件”的共振,让宜居与宜业找到平衡点,让城市更新有了更深厚的底气。
当城市不仅提供栖身之所,更能安放人们对美的向往、对智的追寻、对根的认同,更新才有了生命。城市更新的真谛,在于以文化厚土涵养一方水土的灵魂。黄江用“五园五馆”的立体矩阵,为市民精心搭建了一座可感可触的“文化立方体”,让科技可亲、艺术可近、历史可触、自然可拥。
撰文:官小群 戴双城
相关文章:
更新的城市 更美的生活08-13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美协开展“笔墨传情 美在身边”公益书画活动,文化惠民走进金东社区08-11
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这里的梦值得一起追”08-10
福州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实现我省“国际湿地城市”零的突破07-26
老城焕发新活力 文旅融合促发展07-25
一场对话,围绕城市展开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