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清明假期第一天,长沙来了一亿人,还有两亿人在路上。”这两天,相关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搜,长沙的吸引力藏都藏不住。就拿橘子洲景区来说,4月4日当天,接待游客8.8万人次,青年毛泽东雕像前游客摩肩接踵。在这里,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火热上演,跨越百年时空的光影互动,为这个假期注入了一股股信仰的力量。

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剧照。
当游客们不约而同登上这片“千年名洲”,清明小长假也在“缅怀先人、踏青赏春”的简单叙事中,平添了“回望来路、坚定信念”的深刻意蕴。
1
信仰是“汤头”,决定青春的味道
“欢迎来到《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大家所在的地方就是20世纪初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长廊,我们将在这个剧场里还原一场百年前青年们的青春历程……”
4月5日,橘子洲景区微风拂面,游客们以“学生”身份“分班”列队在青春剧场的长廊前,即将跨时空体验青年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热血青年在长沙的求学经历。
随着那扇历史的大门缓缓开启,游客们有序走进一楼的图书馆,“觉醒的年代”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图书馆里,学生们讨论着“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湖南一师第八班的教室里,《少年中国说》书声朗朗;栀子花开的庭院里,青年蔡畅学做毛泽东自创的六段操;在蔡和森的家中,大家一边翻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一边吃着长沙风味的点心……
此时此刻,剧场内穿着校服的女学生们、手握“课堂读物”好奇观察的小朋友们、拿着手机拍照的游人们,仿若与历史融为一体,“观剧者”成了“戏中人”。

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剧照。
大约一个小时后,大剧场内垂落的黄色灯盏“回归原位”,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放缓节奏,观众们陆续从这场“时空穿越之旅”中“苏醒”过来。
顺着人流走出剧院,湘伴君看到的,是观众脸上意犹未尽的神情,耳畔传来的,是他们对那段历史片段的由衷感慨。
曾经也有人提问: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恰同学少年》,怎么就能“圈粉”无数?
切身感受之后,湘伴君也想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作答:我们看的是剧吗?不是。我们看的是剧情背后的自己。每一个当代的“我”都能与百年前的“新青年”共赴一程“青春之约”。
纵观当下,处处充斥着“年轻人都想‘上岸’”的时代之考,大家或是面临着庸常境遇的烦闷,或是遭遇着生活重担的挤压,或是沉迷于享乐主义的诱惑……
有人曾说,青年的大脑如同冻豆腐,信仰就是汤头,什么样的汤头,决定了什么样的味道。
激荡人心的革命热血、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如同越熬越富含营养的“汤头”,在我们心渴时提供养分,在我们迷茫时冲淡虚无。
2
创新如“燃油”,
决定抵达的高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百年前,毛泽东以一首《沁园春·长沙》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历史诘问。
历史的进程表明,风华正茂的青年群体,正是“主沉浮”的新生力量。
将镜头拉回清明小长假前夕,“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举行。

4月2日,“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举行。图源 活动主办方
据了解,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堂思政课、一场情景剧、一趟寻访旅、一次韶山行”四大板块联动的立体化架构。
作为核心载体的“一堂思政课”,分《峥嵘岁月 心怀天下》《风华正茂 敢为人先》《百舸争流 无畏担当》三大篇章,九位来自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代表,以创新之姿勾勒了一副“追光图鉴”,给新时代青年呈送了一堂鲜而活、燃而实的思政课——
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李柏霖,把课堂搬进田野、为书本赋予诗意,让“沉默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发组的龙斌,以奋斗为钻头,在科技的长隧中开凿,打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地下蛟龙”;
“95后”创业者顾善植,与“中流击水”的青年毛泽东“隔空对话”,在中科曙光(湖南)的国产算力芯片上训练新一代大模型“橘子洲头”,誓要在算力的浪潮里闯出一片天;
……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同禾谷类作物一样,在汲取养分、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需要精心照料,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阶段,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来打底塑形自己的“三观”。
当然,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斋,而在人民群众的智慧里,在火热的实践中,在泥土的芬芳里。
“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平台与思政课堂有机结合,推动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对学生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思政课的魅力和说服力无声显现。

“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图源 活动主办方
在《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内,大家齐声朗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舞台上,一堂“热气腾腾”的思政课,激起无数青年学子“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共鸣。
“蒙以养正,圣功也。”在信仰的熏陶下愈发坚定内心的呼唤,将个人发展的目标与社会前进的目标紧紧结合,新时代的青年必将在奋起中拥抱抵达的力量、成就饱满的人生。
文 | 曹茜茜
相关文章:
假期来长沙橘子洲“上课”,何以打动“同学少年”的心?04-06
湖南工学院优秀校友回校考察交流04-03
舞台艺术开启“第二现场”时代:千里共赏《苏堤春晓》《林则徐》打破剧场边界04-03
全龄友好看雄安|不一young的雄安04-03
湖南新能源电站实现集中控制 智慧调度赋能新能源产业升级04-02
共绘生态与知识“同心圆”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