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杭州:27位青年艺术家以影像雕刻时代的褶皱与可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7:25:00    

“‘褶子’理论提醒我们,真理可能藏在弯曲的缝隙里。”昨天,由中心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联合主办的新展《未命名的纹理》在杭州中心美术馆启幕。展览集结27位青年艺术家的20件/组多媒体、装置和影像作品,以身体为起点,以媒介为触手,在德勒兹“褶子城市”的哲学框架下,对社会定义的标尺、二元对立的思维惯性以及灰色地带的生存可能性展开了一场视觉化的诘问与重构。

据了解,展览主题源于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提出的“褶子城市”概念——世界并非横平竖直的向量空间,而是由无数不对称、不可测的曲面拼合而成的拓扑结构。策展团队以此隐喻当代社会的复杂肌理:在算法推荐、标签化认知和极化观点的裹挟中,人们习惯于非黑即白的逻辑,而展览试图揭示那些被折叠的“纹理区间”,即充满层次、矛盾与隐秘可能性的灰色地带。

当观众步入展厅,便开始了对影像与现实重叠交错关系的深度思考。那些银幕外闪烁的负形图块与银幕内画面混溶交错,将世界解构为意象的叠加。在这里,媒介显露出其本质——它是一台建造幻影的机器,持续生产着我们梦想中的生活图景。这种对拟像的探索,恰是青年艺术家们“纹理”实践的重要起点。

“这是一场充满实验精神的先锋艺术展,它以近乎倔强的姿态对抗着这个流行文化与快餐思维盛行的时代。当习惯于快速消费的观众本能地寻找那些可以即时把玩的‘有趣玩意儿’时,展览却刻意设置了观看的障碍——所有作品都拒绝互动,这种看似悖逆的设计恰恰构成了最有力的艺术宣言。”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充满标尺的时代,《未命名的纹理》或许能成为一把柔软的尺,丈量我们与自由之间的距离。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5月17日。

相关文章:

海派艺术土壤让这朵“百合花”绽放超越时代的生命力07-21

四川羚牛打卡博峪河07-09

这四款折叠屏手机,谁能让你拍到“显微级”照片?07-05

西南大学原创话剧《袁隆平》首演07-02

《山海经》“烛龙”将亮相上海,和上古神兽来一场“破次元”约会07-01

庆“七一”筑警魂 襄阳高新公安“四维联动”传承红色基因06-30

新石湾美术馆迎佛山萌娃逛展,千件“童画”点亮小小艺术心06-30

甜度拉满!两岸青年携手绘“糖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