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绿色发展】六盘水煤矸石填沟造地变“黑”为“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26:00    

3月31日,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现场,数台挖掘机来回穿梭。

“现在正在进行表土剥离,预计明年年中完成1号场地全部施工。”项目业主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广伟介绍,“该项目于今年2月底启动,总投资1804.84万元,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能够让我们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

项目施工现场。

作为我省乃至长江以南最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达230.19亿吨,煤炭资源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年煤炭产能居全省首位。

但每吨煤炭开采伴随0.25吨左右煤矸石的产生,使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背负着沉重的生态包袱。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历史堆存煤矸石约2亿吨,每年新增量约1500万吨。

“公司现有煤矸石堆场库容已至极限,去年8月堆场闭库后,新产生的煤矸石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马广伟说,企业一年产煤约100万吨,若新产生的煤矸石不能合法有效处置,将面临停产风险。

闭库治理后的煤矸石堆场。

这种困境并非个例——预计“十五五”初,六盘水全市煤炭产量将达1.2亿吨、原煤产量达1亿吨,煤矸石年产生量超2000万吨,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面对困局,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成立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开展煤矸石堆场现场管理、生态修复、煤矸石综合利用等工作,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市煤矸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通过综合整治工作,现有煤矸石规范堆存、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主要是煤矸石增量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固废科科长桑毅介绍,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省环科院及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等地方部门共同研究认为,填沟造地是基于我省省情、符合我省实际、综合利用量最大且理想的办法。

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效果图。

目前,六盘水煤矸石主要利用方式是将矸石掺烧到高热值电煤以及回填矿区内的工业广场,其他的现有利用方式,诸如井下充填、发电、生产建筑材料、制取化工产品等消纳量小,无法解决燃眉之急,且受制于成本、运输半径、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影响,难以大规模推广。

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使六盘水耕地存在“海拔高、土地资源少、土地破碎、土壤贫瘠”的客观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及确保环境安全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煤矸石对荒地、贫瘠或零碎农用地、闲散地和废弃地及荒沟的土地进行平整、改造,既能提升土地质量,又解决了煤矸石随意堆放、倾倒、填埋产生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问题。

填沟造地绝非简单的物理转移,而是融合了科学评估、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的综合治理之道。分层压实、防渗隔离、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既阻断了扬尘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地下水渗漏的风险,又通过覆土造地实现土地资源再生。

2024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为做好煤矸石填沟造地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后,我省公布第一批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六盘水市3个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

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施工现场。

“3个项目预计可消纳煤矸石218.6万吨,实现造地166.82亩。目前3个试点示范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全部动工建设,将在1至2内年内建设完成。”桑毅说,项目全部竣工后会对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合格检验,等项目综合评估通过以后,便可向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减量化消除存量、无害化修复环境、资源化综合利用……六盘水市找到了一条综合整治煤矸石的新路径,为煤炭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也为资源型城市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编辑 王剑

二审 谢巍娥

三审 干江东

相关文章:

“碳”去哪儿了?探访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04-05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04-05

山西吕梁→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的雄起04-05

太原机场三期停车楼建设刷新“进度条”,内外装饰进入精装阶段04-05

能建·西岸誉府47.68亿收官04-03

【绿色发展】六盘水煤矸石填沟造地变“黑”为“绿”04-02

北京今年整治500个市属老旧小区,以副中心站枢纽为试点推动街区整体谋划04-02

中昊晨光年产2.6万吨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主体装置建成投产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