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陈松 田珊 摄影 向宇
“你知道1200米水深处压力多大?相当于120倍大气压,可想而知要让承受1200米水深处压力的抽水蓄能机组球阀不渗漏有多难?因此,球阀渗水一直是困扰全球水轮机行业的一个天大难题!”日前,“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德阳市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站在三四米高的水轮机球阀前面,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该集团特级技师崔兴国向记者抛出一个问题。

崔兴国
崔兴国介绍,除了巨大的水压,三米直径的大家伙,要在采用金属密封而不是柔性密封的同时还要转动灵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初我们试图把球阀做到零渗漏的时候,业主不相信,领导不相信,甚至连我自己也有点怀疑。”崔兴国说。
但崔兴国硬是“不信这个邪”,顶着压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8年时间,从改进设计到精益加工再到精益装配,整个团队一点一点创新改善,硬是在2015年将球阀做到了零渗漏。”回忆当年往事,崔兴国仍感慨不已。第一次做到零渗漏时,崔兴国围绕着球阀转了三圈,心里压不住的喜悦,把手机拿出来想给领导汇报,随后又迟疑,“这一次是不是碰巧?”后面三个月,崔兴国团队又做了几次实验,在得到确认后才对外宣布。“但业主仍不相信,给我打电话‘老崔,你那个球阀零渗漏不可能’。随后三峡公司的业主到现场来,实验整整做了三天,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东电了不起’。”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装配技术开发、创新成果孵化为特色。采访中,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创新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
“所有的创新,要定位到我们是一线工作者。”崔兴国认为,一线工作者的创新一定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方法改进和新技术运用开展的创新。

东电车间里的大型水轮机配件
自2011年成立以来,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用抽水蓄能导水机构柔性支撑装配技术创新、水轮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一次次提升产品质量品质,一次次刷新行业标准。白鹤滩机组的转轮静平衡任务被誉为水电装备制造的“珠峰登顶”。2019年以来,为了实现“零残余”目标,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运用精准导向工装和扶正调整技术,突破一系列难题。最终,白鹤滩巨型转轮在“零配重”的基础上达到了“零残余”,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精品标准,引领世界巨型水电进入了摆度“个位数时代”。
“其次要通过创新改善一线劳动者作业环境和降低其劳动强度。”崔兴国说。走进崔兴国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在的车间,大型显示屏数字闪烁,地面一尘不染,工人工装整洁。“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刚进厂时,一次同学来看我,正好我在车间打磨产品,一身灰尘的我恨不得找个地方藏起来。你看现在的环境,通过不断地改善生产手段和方式让作业环境一步步优良起来。”

崔兴国工作的水轮机装配车间
“创新的东西,只有让一线使用者越用越轻松,创新才有生命力。”崔兴国说。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引入三维激光跟踪技术实现“数字化预装”,替代传统实物预装流程,将装配效率提升400%,同时减少人工误差。团队还开发转轮“一站式”装配工位等工具,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在崔兴国看来,数字化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解放人力、实现更高精度制造”的必然路径。
“创新无止境。站在今天看过去,我们是进步了。但如果站在未来看,今天的它就有很多难点和堵点,我们站位就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持续改进完善。”崔兴国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C视频丨一线工作者创新的生命力在哪里?东方电机这个工作室有答案04-23
新华社权威快报|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04-18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04-18
第31届“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再启华章04-15
首席技师当“博导”04-14
山西数据流量谷AI应用服务平台上线04-12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举办全省媒体采风行活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