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期,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正在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帮助企业加速信用修复工作,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福建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处罚+服务”双清单模式,记者追踪了一起卫浴产品质量处罚案例,对监管部门如何精准修复企业信用进行了观察。


在这家生产卫浴产品的企业车间里,新装配的限流阀正在打包装箱。去年,这家企业却因经销商擅自销售未配置限流阀的淋浴喷头,被福建南安市市场监管局抽检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当时,市场监管部门同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并告知要申请信用修复,但企业负责人王大会却没有在意。结果,因为没有及时进行信用修复,这次行政处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被公示。王大会表示,公示后就接到一些客户电话,客户称这种产品质量不合格。当时还有一个在谈的项目,就因为这个问题终止了合作,对公司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他才意识到企业信用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按国家规定,此类行政处罚需公示三年,这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在福建,满足整改条件的企业可提前启动修复程序。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企业迅速整改产品,经过验收符合国家标准后,申请了企业信用修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科负责人表示:“在企业满足修复条件之后,开设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从企业提交材料到审批完成,只用了一天就修复完成了。”

福建省去年累计发放辅导清单2.5万份,帮助企业修复信用。
“免审即享”惠及个体户 信用修复零跑腿
个体户是市场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撑起市井经济的小店老板们,有不少人会因为忙于生计而忽略了经营信用的重要性。如何来引导他们提高信用意识?解决他们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呢?继续来看记者的采访调研。

厦门市的滨海、中华、厦港三个街道,地理位置相近,众多知名景区都集结在这里,有90%的业态和旅游息息相关。其中,有六成以上是个体户,达到了11000多家。刘先生在厦门的知名景区沙坡尾经营一家西餐吧,2021年,他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及时年报,小店被列入了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信用受损了。去年,他有事回老家,关了一段时间的店,市场监管部门在上门检查时,多次打电话却无法联系到他,以为这家店已经不再经营,导致小店再次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刘先生想着咨询一下要带什么材料去跑窗口办理解除异常。结果,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回大数据帮他来“跑腿”:“‘免审即享’政策下,他也不用跑动,系统已经主动帮他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已经恢复经营信用。”

“免审即享”是当前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推出的政策,个体户如果未及时年报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只要主动改正错误后,不需要申请就可以移出异常名录。“免审即享”政策在去年已经惠及福建省511625户次的个体户。
相关文章:
大数据“跑腿”、开设绿色通道 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信用修复05-06
六部门: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 最长不超过1年05-01
合水县公安局综合施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