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好花”如何变“长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2:57:00    

□ 胡立彪

春和景明,鲜花盛开,赏花经济的热度持续攀升。在浙江杭州,建德市大同镇油菜花如金波铺陈,游客不仅能徜徉花海,还能逛春日市集、品花香咖啡;在山东临清,唐园镇千亩杏花竞相开放,游客赏花的同时,还可以提前下单订购杏果;在湖北武汉,游客品着樱花糕、樱花冰激凌,乘坐樱花空轨、樱花巴士在樱花花海中穿行……

赏花经济,连接着诗和远方,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以花为媒,引得八方客来,通过“赏花+”模式融合美食、赛事、节庆等元素,打造众多消费新场景,将流量变“留量”,延长文旅消费产业链,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日旅游市场进入旺季,“赏花”相关的搜索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其中,北京春游订单同比上涨114%,南京春游订单同比上涨20%。西南地区因景观多样性成为热门目的地,6至8天的深度赏花游占比达35%,8至12人精致小团预订量增长80%,显示出游客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的强烈需求。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地花事不同,却各成花市,催生的赏花经济、鲜花经济已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农业农村部一份关于全国花卉产业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花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25%。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赏花经济相关企业超1000家。赏花经济发展势头正盛,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

不过,目前赏花经济还存在明显短板,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每个地方都有代表性的花卉,如北京的月季、上海的白玉兰、重庆的山茶花等。但基于花卉的天然生长特性,赏花经济存在“短周期”(平均观赏期为15天至30天)的短板,景区出现“旺季挤爆、淡季闲置”的现象。另外,不少地方赏花经济产品和服务过于单一,陷入同质化困境。据调查,目前超六成的景区主打“花海”景观,大片单一花卉(如油菜花、郁金香、樱花等)构成“花海”,再搭配几处象征性的打卡装置,便成“赏花胜地”。这种模式极易复制,营销手段千篇一律,发展路径同质低效,形成“千城一面,万花同色”的局面。

分析人士指出,赏花经济同质化竞争潜藏诸多弊端。河北、河南、江西等许多地方都有油菜花,如果这些地方都提供相似的产品,就无法形成独特的核心吸引力,产品单一又过度依赖花期和门票收入,会使得这种经济模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支撑。同质化竞争还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体验浅层化,缺乏情感共鸣,使旅游变成一次性消费的“到此一游”,地方文旅产业会失去持续发展动力。

跳出同质化陷阱,让赏花经济真正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实现从眼球经济向场景经济转型。河南洛阳以其市花牡丹为灵感,王城公园将牡丹元素融入国潮彩妆,推出膏体雕刻牡丹纹样的“花开盛世”口红系列,上市即售罄;湖北武汉东湖樱花园以3D立体雪糕为载体,融合黄鹤楼、晴川阁等城市地标,创下单日万支销量纪录。这些成功案例提供的经验是,跳出就花论花的局限,通过文化嫁接,深度融合地方独特的自然禀赋与文化基因,精心构筑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费场景。简言之,就是要做足做好“赏花+”文章。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通过“赏花+美食”“赏花+科技”“赏花+非遗”等新玩法,创造出不少春日消费新场景。从卖颜值到卖体验,从单一赏花到多元融合,赏花经济的场景空间正在被打开。赏花经济热不仅反映出文旅消费的升级,其背后更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各地要深入挖掘赏花经济在休闲康养、农耕体验、研学旅行等方面的价值,将赏花经济与文化艺术、都市休闲、运动健康、乡村度假、非遗体验、主题集市等业态有机融合,形成跨界合作模式,更好地放大赏花经济的综合效应,绘就“花开中国”的繁荣图景。

【大力提振消费·焦点观察】

相关文章:

行动进行时:乌鲁木齐清新路小游园5月底建成04-17

从康养旅居看银发经济04-17

绿色经济 蓝色经济 中马合作正全方位深化04-17

深圳旅游以澎湃活力迎接世界“流量”04-16

“好花”如何变“长红”04-16

海基会副董事长罗文嘉妄称“大陆经济像一潭死水”,国台办反驳04-16

惠水:千人踩街祈福 展别样民族风情04-15

【花季创收账本】樱花开两周,收入抵半年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