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公司实习快两周了,第5天就站上了车间A岗操作台。”6月26日晚,结束一天实习工作的陈琪说。陈琪是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23级学生,也是海尔卡奥斯旗下青岛领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点对点”提前预定的技术岗工作人员。在公司见到空调内机电路板生产线时,陈琪倍感亲切——眼前的设备和学校创智物联示范基地里那套卡奥斯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生产线设备几乎是同款。
电路板焊点检测、ICT监测产品参数……这些在学校反复实训的流程,成了他快速通过考核的“法宝”。“一般新人从C岗升到A岗至少要2个月。”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刘安感叹,有了这套产量可观、价值数百万元的全要素生产线设备,相当于企业的生产岗位直接“搬进”了高校课堂,让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从理论到实操的“岗前培训”。

企业为何愿意把设备搬进高校课堂?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那年,学校与海尔开始洽谈产教融合,次年便向企业输送首批实习生,积累了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刘安回忆,“‘点对点’预定人才也有先例,2019年第一批实习,企业的生产主管就提前锁定了王振宇等学生。”
当时,2016级机电专业学生王振宇在实习期间展现出过人的适应力。毕业后,王振宇便入职青岛领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一线普通员工成长为体系经理。“产教融合给我们提供了接触大企业的机会,通过前置学习企业文化、生产技能,早早拿到‘入场券’。”王振宇说。
“这样的学生,企业恨不得提前两年预定。”刘安说。这种认可的背后,是持续稳定的人才输送。自2019年起,学校年均向海尔输送200余名实习生。2020年5月,海尔出现用工紧张的问题,向学校表达了用工需求。学校连夜摸排学生意愿,短时间内就组织170余名实习生支援企业复工复产一线。学生们到岗后迅速上手,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这场校企合作中,“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的理念贯穿始终。企业根据生产需求提出人才标准,学校通过“海尔订单班”将企业文化、基础操作技能前置到课程中,把岗位需求拆解融入教学。2023年下半年,卡奥斯捐赠的设备进入学校,学生在校就能操作企业同款设备,入职“磨合期”大幅缩短。
刘安介绍,自2019年与海尔建立深度合作以来,学校累计已有1200余名学生在海尔实现稳定就业。
“提前学习、练习,让我在工作中快速成长,也让我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学校的生产线,是课堂,也是我的职业起跑线。”陈琪说。
(大众新闻记者 邢金钰 通讯员 衣丽)
相关文章:
稳就业有实招丨企业生产设备搬入高校,“点对点”预定人才07-06
以路成链构筑“黄金走廊”——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07-05
2025年昆明市主城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分数段公布啦~07-04
免费!三亚暑期公益托管开启报名07-03
山西学前教育阶段每生每年资助1000元!领取人包括→07-03
2025年阿联酋中资企业羽毛球赛举行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