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廊两轴五带”:探寻呼和浩特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
作者/孙树恒
一、一廊两轴五带是宏大的文旅主题,形成文旅空间发展格局
呼和浩特市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深入调研和精心规划,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从中领略和感受到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

“一廊”,即青城南北五百里风景廊道,它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将呼和浩特市南北地区的壮丽风光紧密串联。这条廊道北起武川县,南至清水河县,全长约240公里,沿途不仅有着巍峨的山川、旖旎的水色,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和知名旅游景区。我们漫步其间,既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深刻感受到呼和浩特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两轴”,则是归绥老城历史文化轴与丝绸之路公园现代文化轴。这两条轴线,一古一今,交相辉映,共同展现了呼和浩特市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五带”,则是以大青山高山草原、敕勒川生态草原、大黑河郊野公园、小黑河水岸公园、黄河长城等为核心载体的观光带。这些观光带各具特色,有的以高山草原的壮丽著称,有的以生态草原的辽阔吸引我们,还有的以滨水景观的秀美闻名遐迩。它们共同构成了呼和浩特市丰富多彩的文旅画卷,让我们在旅途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这一“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不仅展现了呼和浩特市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度探索北疆文化的绝佳机会。

二、一廊两轴五带是符合呼和浩特市文旅深度融合的逻辑
在呼和浩特市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一廊两轴五带”这一格局不仅是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巧妙融合,更是对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历史与现实深刻理解的具体实践。
一是文化传承与文旅目标相一致。“一廊两轴五带”是呼和浩特市对文化传承与文旅目标深刻理解的产物。一廊,即青城南北五百里风景廊道,它依托G209国道,将呼和浩特市南北地区的人文历史遗迹、知名旅游景区与壮丽自然风光紧密相连。这条廊道不仅展现了青城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让我们在旅途中深刻感受到呼和浩特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轴,即归绥老城历史文化轴与丝绸之路公园现代文化轴,它们分别依托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脉络,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以大青山高山草原、敕勒川生态草原、大黑河郊野公园、小黑河水岸公园、黄河长城等为核心载体的五条观光带,它们各自承载着呼和浩特市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呼和浩特市丰富多彩的文旅画卷。通过打造这一格局,呼和浩特市旨在将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紧密结合,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从而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的目标。
二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统一。“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还体现了呼和浩特市在文化自信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高度统一。在打造这一格局的过程中,这不仅展现了呼和浩特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更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认识与尊重。不仅为呼和浩特市的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是理解历史与把握现实相结合。“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还是理解历史与把握现实相结合的典范。在打造这一格局的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充分挖掘和利用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归绥老城的历史建筑、丝绸之路的文化遗迹等,将它们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景观。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不仅让我们在旅途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也为呼和浩特市的文旅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与底蕴。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充分把握了现实发展的需求与趋势,通过打造“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这一格局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呼和浩特市的文旅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三、一廊两轴五带的实践路径探索
在呼和浩特市的文化旅游版图上,“一廊两轴五带”这一格局的形成,不仅是对呼和浩特市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更是对文旅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协同与数字化发展等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是加大“一廊两轴五带”的宣传力度。“一廊两轴五带”作为呼和浩特市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一廊两轴五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广。可以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制作专题宣传片、推出旅游攻略和线路推荐等,吸引更多我们关注和参与。同时,还可以邀请知名旅游博主、网红等进行实地探访和体验,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廊两轴五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加强“一廊两轴五带”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力量协同。“一廊两轴五带”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政府应加强与文旅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共识和合力。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民俗体验、非遗传承等,增强公众对“一廊两轴五带”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三是挖掘“一廊两轴五带”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一廊两轴五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在保护和传承好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例如,可以依托归绥老城历史文化轴,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依托大青山高山草原观光带,打造以草原生态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等。通过不断丰富人文景观和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我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四是创新“一廊两轴五带”数字化模式,提升体验效果。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文旅体验效果已成为必然趋势。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整合和分析,打造智慧文旅平台。通过VR/AR技术重现历史文化场景、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我们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和导航;通过数据分析为文旅产业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等。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文旅体验和满意度。

五是加快“一廊两轴五带”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是“一廊两轴五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加快完善交通网络、旅游标识系统、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升级,提高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同时,加强文旅产业的配套建设,如酒店、民宿、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和优化,满足我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为“一廊两轴五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一廊两轴五带”的实践路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文化认同与社会力量协同、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数字化模式以及加快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将推动“一廊两轴五带”成为呼和浩特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未来,随着这些实践路径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一廊两轴五带”将成为更多我们心中的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活力玉泉、青橙融媒、文旅青城、呼和浩特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相关文章:
七里河这一周04-06
三星Galaxy S25系列企业版手机可升级至Android 2304-06
“一廊两轴五带”:探寻呼和浩特历史与现代交织文旅空间发展格局04-05
微视频|寻访纪念碑浮雕背后的故事04-05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希望美方纠正损人不利己的单边霸凌行为04-05
特朗普身上真让我看到了大清余晖,老懂王向全球各国宣战的意味04-04
桃园煮茶、花朝市集,清明假期在泉城公园实现“一站式”春游消费体验 | 一年四季 泉在济南04-04
政府“一诺千金”, 企业“一见倾心”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