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曾是明清皇家宫殿,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因木材易燃,故宫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火灾的侵袭。古代宫廷如何“与火博弈”?日前,“在故宫”系列新作《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正式出版。

本书的作者周乾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中国工程院咨询专家。作者以古建专家的严谨钩沉史料,又以文化学者的温情讲述故事:从藻井、螭吻、黑色瓦顶等“镇火符号”,到内金水河、铜缸、石头房、防火墙等“科学防线”,再到清代皇家消防队的制度演进,一路追踪,让读者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故宫——它不仅是木构的史诗,也是一部“与火博弈”的启示录。你会在太和殿的十只神兽里读懂古人对雷击的恐惧,在皇史宬的无梁石拱中体会档案如何逃过火劫。这既是一部故宫古建的“深度指南”,也是一本写给每个人的“日常消防手册”。
周乾从古建文化的角度,饶有趣味的重新讲述故宫建筑设计背后的故事,比如太和殿的藻井,在大多数游客看来,太和殿藻井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建筑构造,展现出了故宫匠人精美的空间造型技艺,也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但另一方面,太和殿造型还有避火驱邪的寓意,周乾指出,太和殿藻井其在防火文化层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古人认为,藻井可以克火。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中提到:“《风俗通》曰:‘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藻井的造型类似于东井,上面绘制了水草、荷、菱。无论是东井还是水草,都被认为具有厌火的神奇效果,可以防火。古人认为东井是主宰水源的,西汉《史记·天官书第五》中注解道:“东井八星,主水衡也”,“东井主水事”。因此,东井具有灭火的象征意义。

此外,文渊阁的天花上绘制的金莲水草彩画图案也有类似的设计理念,意在“厌火”,北周文人庾信在《庾子山集注》中提到:“梁上画以水草,所以厌火。”人们认为,在天花梁上绘制水草图案,就可以克火。
太和殿藻井中的轩辕镜,不仅象征着皇帝的正统地位,而且蕴含着克火的寓意,唐代文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提到,轩辕是“黄龙之神,主雷雨之神”,具有“阴阳交感,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等神奇能力。由此可知,轩辕的造型类似黄龙,具有驾驭雨水的本领,因而被融入建筑装饰之中,寄寓着灭火的愿景。
除了各式各样的防火文化信仰,《防患于未“燃”》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古代科学防火方法,比如内金水河如何在防火中起作用,古建中的水缸、石头房、防火墙的设计如何防火,明清皇家的档案库“金匮石室”在设计上如何防御水火以保存重要典籍档案等等。谈及这本书的创作,周乾表示:“故宫的古代消防文化内涵丰富。明清时期的火灾经历,为今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故宫的消防文化,是故宫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消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古代防火智慧,依然值得今人传承和发扬,以更好地保护故宫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相关文章:
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如何“与火博弈”08-28
山东将举办2025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等多场涉台人文、青年交流活动08-26
从春晚到苏超,从加油到加游 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启航文旅长江之约08-16
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再聚首……“春晚四美”倡议共建“世界级长江文化旅游带”08-16
更新的城市 更美的生活08-13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美协开展“笔墨传情 美在身边”公益书画活动,文化惠民走进金东社区08-11
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浙江举行——“这里的梦值得一起追”08-10
老城焕发新活力 文旅融合促发展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