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宽阔清澈,大坝干净平整,两侧的护坡植被覆盖整齐划一,与周边的起伏山峦、庄稼农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卷......这是记者4月22日走进位于游仙区魏城镇关帝村前进水库的所见之景。

现场,水库管理员正按照“汛期天天巡,非汛期周周巡”的要求,进行着巡视工作,和他们以往走一走、看一看、纸质记录不同的是,现在的他多了一个“帮手”——“水库秘书”手机软件,通过该软件,他可以及时将现场画面回传至游仙区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系统。

“有了这个‘帮手’,我们的日常巡护变得更加规范、标准,巡视过程中,我们直接用手机软件就可以进行拍照并上传,非常方便。尤其是巡视过程中,发现裂缝、塌陷等问题,通过平台直接上报,然后就会有专业人士前来维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前进水库的管理员舒晓宁给记者展示着该软件。

游仙区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系统是游仙标准化水库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该系统有效提升了全区水库运行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们还利用无人机、GNSS北斗卫星、大坝安全监测、雨水情遥测等感知设备,构建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的立体监测体系。通过这个系统能够实时同步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全面掌握流域上下游各类要素,建立安全评价阈值模型,实时分析水库运行管理安全状态。”游仙区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系统平台专员谭宇介绍,“这样一来,水库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水库的安全运行进行实时监管,在水库出现大坝移位、变形或者影响大坝安全时,系统还会实时预警,管理人员就根据水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从而更好地维护水库安全。”

据悉,该系统还能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实现防汛报表自动生成和预警事件自动上报等功能,进一步提升水库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区小型水库均已接入游仙区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系统。
围绕标准化水库建设工作,游仙不仅有软件上的提升,还有人员的优化管理——建立水库各项台账,落实责任人,根据制定的精细化管理手册,及时开展水库工程维养、巡查、标准化管理创建等工作,实现了责任人从“有名”到“有实”,管理从“无序”到“规范”,维养从“业余”到“专业”的变化,大幅度提升了水库的管理水平。

清理水域上游的杂物、维护河床环境、大坝杂草清理……在游仙街道文胜村的仙鹤湖水库,维养人员正在进行维修养护工作。
与前进水库不同的是,仙鹤湖水库还是游仙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及周边约28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库周边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定期对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确保居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

据悉,游仙区共有94座标准化管理小型水库,总库容4931.9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2万亩。经过系列标准化建设措施,水库在水质、生态环境、管理效能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其中,信义镇的段家桥水库更是在去年底达到省级标准并通过市级验收,这是绵阳首批达到省级标准的标准化小(一)型水库。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持续从水环境保护、“四乱”整治、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力,努力争创国家级标准水库,进一步完善水库功能,提升水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工程运行安全、效益充分发挥、环境整洁美观’的三大管理目标,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游仙区水利局工程师许兵表示。
连日来,游仙区紧抓农时,全面启动春灌工作,为全年农业丰收筑牢根基。截至目前,游仙区水利局已经向游仙区内的塘湖堰完成补水300余万立方米,主要涉及游仙各乡镇,第一轮灌溉时间将持续至5月底左右,灌溉面积达36万余亩,供水支渠、分支渠、斗渠共计29条。
(李静洁 罗端 梁霭彬 李洋 涪江观察记者 周钰 唐韬 李媛媛 文/图)
相关文章:
两湘企计划大手笔分红04-22
排除万难兑现初心“南粤玫瑰”逆风绽放04-20
检企携手,共护绿色未来04-19
4月1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10个点04-18
刚刚,崩了!今天都在抢…04-16